紙類與紙類回收
木材是紙纖維的主要來源。每製造1公噸紙張(約相當於5000份報紙)須消耗20棵高度8公尺、樹徑16公分的原木,每棵樹要長到如此,平均約需20年到40年的時間。砍伐原始森林可能造成生態環境難以回復的破壞。因此,造紙的木材最好取自管理完善的商業森林,才能確保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。造1公斤的紙約需用2.7公斤的木材、130克的石灰、85克的硫、40克的氯和300公升的水,而用氯漂白是造紙過程中,水污染的主要來源。因此,減少使用紙張,使用再生紙,儘量使用未漂白的紙,都會對環境有所助益。
  廢紙一般分為牛皮紙箱、報紙、白紙、混合紙四大類。回收的廢紙交給古物商或資源回收車後,會被送到大盤的廢紙商處分類打包,然後送到紙廠經過打漿、脫墨、抄紙、乾燥後,做成再生紙。台灣的各種紙製品中,大部份都有再生紙的成份。使用廢紙來造紙比用原木紙漿可減少75%的空氣污染、35%的水污染、60%的用水40%的能源消耗,並可減少大量的廢棄物。
金屬與金屬回收
台灣缺乏金屬原料,大部分的金屬原料來自進口或廢料回收。開採金屬礦會對生態環境與景觀造成破壞,冶煉金屬也要消耗相當的能源和資源,並產生水和空氣的污染物。常用的金屬容器為鐵與鋁罐,他們分別是由鍍錫鐵皮和鋁皮製成。
  把鐵罐和鋁罐分開是回收的第一步。鐵罐通常較硬,而且有接縫,可以很容易就辨識出來。回收的鐵、鋁會在回收站被壓縮成塊,然後分別送到鍊鋼廠或熔鋁廠再製成鋼鐵或鋁錠,而完成鐵、鋁罐的生命循環。用回收的鋁罐來製鋁,比用鋁礬土能減少82%的能源消耗、85%的空氣污染、80%水污染與90%的廢棄物。用回收的鐵罐來煉鐵比用鐵礦能減少52%的能源、68%的空氣污染、72%的水污染與95%的廢棄物。
塑膠與塑膠回收
塑膠從石油提煉出來的產物。石油的開採、運輸和煉製,都會消耗相當的資源與能源,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。常用的塑膠容器材質有六大類,分別是1.PET(寶特瓶)2.HDPE(洗髮精瓶)3.PVC(礦泉水瓶、清潔劑瓶)4.LDPE(牛奶瓶)5.PP(豆漿瓶)6.PS(養樂多瓶、保麗龍餐具)。
  回收後的塑膠瓶大部分均倚賴人工分類。然後各類塑膠瓶分別被壓縮打包,送往再生工廠,經過粉碎、清洗、乾燥等過程,再製成二次塑膠原料。這些原料可以用來製造各式塑膠品。以PET為例,使用回收的二次料比用原料能夠減少50%的能源、60%的空氣污染、20%的水污染與90%的廢棄物。
玻璃與玻璃回收
玻璃的原料是矽砂,採砂礦若未做好水土保持,會造成景觀的破壞與水土流失。製造玻璃需消耗相當的能源和資源,也會產生水和空氣的污染物。
  玻璃瓶回收前應先沖洗晾乾,避免打破而發生危險。回收玻璃如果能夠依透明、綠色、褐色三色來分類更好。日光燈、電燈泡、玻璃窗、鏡子、瓷器盤子等因含有害物質或其他成份,不可和玻璃瓶混合回收。
  回收後的玻璃瓶經分類、破碎、去雜質後,會被送入玻璃熔爐內以製造新的玻璃製品。使用回收的二次料比用原料來製造玻璃能夠節省38%能源、減少50%的空氣污染、20%的水污染和90%的廢棄物。

 


參考資料:資源回收網http://recycle.epa.gov.tw/
        此外,進入此網站可點選「認識回收」→「回收處理流程」,可增進對處理流程的認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物料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